• 加入收藏
  • 设为首页

首页 >> 金陵学派 >> 代表人物

金陵学派
金陵学派
代表人物

金陵学派的先驱
王岱舆
王岱舆(约1592~1658) 回族,名涯,以字行。晚年别署“真回老人”,祖籍西域,生于南京。


王岱舆自幼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籍,后攻读中国儒学和佛道著作。被誉为“博通四教”(指佛、儒、道与伊斯兰教)的回儒。
王岱舆是金陵学派的开创人。他将伊斯兰教教义与中国传统儒学(主要是宋明理学)相结合,阐释伊斯兰教的本体论、宇宙论、认识论,并在中国率先提出了“真一”、“数一”、“体一”三个伊斯兰教基本理论概念,为构建金陵学派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。其主要译著有《正教真诠》、《清真大学》、《希真正答》等。后世学者称他“发人之所未发,言人之所不敢言,正教光辉,因之昭著”。称赞他“盖自正教入华以来,一人而已”。

中国明清之际伊斯兰教经师、学者
伍遵契


伍遵契(约1598—1698年),回族,字子先,南京人。出身于经学世家,幼年习儒,曾中秀才,后抛弃功名,潜心研习伊斯兰经典。据《经学系传谱》载,他曾师从于常蕴华、李延龄,学成后受聘于南京、苏州、镇江等地清真寺讲学。曾以《哈地.随布亚尼》为蓝本,摘引诸经精华,本人口述,周士琪笔录,用4年时间,于康熙七年(1668)完成《修真蒙引》。该书被中国穆斯林称之为“暗室之灯、迷津之筏”的启蒙读本。伍遵契摘译波斯人阿卜杜拉.艾布.伯克尔著《米尔萨德》一书中有关修身养性、性命义理及复命归真的理论要点,辑为4卷,取名《归真要道》,成为经堂教育的选修课本。他的译著首先摘引《古兰经》与圣训的有关论述,采取经堂语直译方式,严肃认真,字斟句酌,自述“译义求达,不敢藻饰”,他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早期从事译著的主要人物之一,其学术特点与风格也别具一格。其后出现的马注、刘智、马德新等金陵学派重要人物的学术思想,都深受其译著影响。

金陵学派集大成者
刘智
刘智,字介廉,号一斋。约生活在公元1655~1745年之间。生于南京经学世家,父亲刘汉英是清初著名伊斯兰教学者。


刘智墓旧照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位于南京中华门外花神庙街茅家巷的刘智墓


刘智自幼习读伊斯兰教经籍,青年时博览儒、佛、道典籍,并研习伊斯兰教经典及有关著作。他精通阿拉伯、波斯和拉丁语。 在其父归真后,他隐居金陵清凉山麓10余年,著译《天方性理》、《天方典礼》等。而后又译《天方至圣实录》。
刘智一生著译数百卷,刊行仅十数种。传世的有《五功释义》、《五更月偈》、《真境昭微》、《真功发微》、《天方礼经》、《礼书五功义》、《天方字母解义》、《天方三字经注解》、《续天方三字经》、《天方三字幼义》、《教典释难》、《醒世归真》、《伊斯兰宇宙观与人生观》、《穆圣仪行录及遗嘱》等。其中《五更月偈》备受全国回族穆斯林的喜爱,西北许多穆斯林家庭将《五更月偈》以“中堂” 幅式挂在家中,甚至有许多穆斯林能全文背诵。刘智被中国穆斯林尊称为“介廉巴巴”,其著作被称为汉“乞塔布”,即汉文经典。《天方典礼择要》是中国伊斯兰教书籍中,唯一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存目的书籍。
刘智的著作将中国的“以儒诠经”运动和金陵学派思想推向高潮,代表了公元17世纪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,是中国伊斯兰教哲学和金陵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。

近代西北著名回族军政要员、陆军上将马福祥于1922年在清凉山凭吊时有感于山色秀丽和刘智之伟绩,为扫叶楼撰对联一幅:
“楼开万里眸,看绿树浓阴,秀比前贤图画;山耸一枝笔,展青天作纸,书成大块文章。”


清凉山扫叶楼


穆斯林缅怀先贤刘智

Copyright © 2015-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. 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 版权所有
苏ICP备16002707号-1   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苏(2023)0100004    网站设计\技术支持:泰萌创意
地址:南京市升州路28号    邮编:210001    联系电话:025-52216974 52211540